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推动梅州振兴发展

2014-12-26  本文来源于梅州市旅游局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人口520多万,下辖8个县(市、区),是叶剑英元帅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唯一全域原中央苏区市。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人口520多万,下辖8个县(市、区),是叶剑英元帅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唯一全域原中央苏区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部署,抢抓国家扶持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依托丰富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梅州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以来,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分别超过2000万人次和200亿元,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以来,我市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梅县雁洋成为全国两个国际慢城之一、蕉岭获评“世界长寿乡”、大埔入选“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政策机制,夯实发展基础。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梅州振兴发展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尤其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纳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红色旅游发展步伐。近年来,梅州抢抓国家促进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申苏”工作,全市八个县(市、区)均被确定为原中央苏区县,成为广东省唯一实现全域原中央苏区地级市,给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为进一步促进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旅游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专门成立了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管委会,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同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扶持办法》、《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梅州市鼓励旅行社引客入梅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措施,每年拨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积极鼓励旅游企业做强做大。目前,全市拥有红色旅游景区(点)40多个,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叶剑英纪念园、“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先后被评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剑英故居、谢晋元故居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大增强了我市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二、突出规划先行,引领科学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对接广东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完善全市红色旅游规划,统筹全市红色旅游发展方向。8个县(市、区)也结合实际编制完善了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做到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建设。为做强做大我市红色旅游,在强调突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同时,我们坚持把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与宜居城乡、客家文化、现代农业、生态林业、乡村旅游等规划有效对接,不断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形式,形成有机的景观整体,不断提升红色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接待的专业化水平。如我市在《叶剑英纪念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增建帅迹寻踪、登高览胜、杜鹃花谷、采摘果园、客家天堂、军事体验中心等新景点,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广东省独一无二和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景区。大埔县围绕《三河坝八一纪念园建设规划》,以“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和纪念碑为主体,先后增建了停车场、浮雕墙、朱德雕像、游客中心、中山公园等设施,目前正以4A级景区进行打造。
三、注重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我市充分发挥山水人文资源优势,大力促进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推动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
(一)打造红色品牌。依托全区域均属原中央苏区县的红色资源优势,全面放大叶剑英纪念园辐射效应,重点推动了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大埔县以“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为中心,以青溪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为北线、枫朗南方工委旧址和光德闽粤赣边纵党委旧址为南线,打造“一心两线”的红色旅游带;平远县多方筹资,规划200多亩建成红军纪念园;丰顺县扩建了老红军李坚真公园和纪念馆;蕉岭县精心建设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纪念馆等。梅县雁洋还依托叶剑英纪念园,建成风格俭朴的“同学汇”主题酒店,拓展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培训功能。与此同时,我市坚持把发展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每逢重大节日,都积极组织发动广大中小学生、干部职工和游客到红色景区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特别去年以来,我市依托红色景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使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党的群众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
(二)打造生态品牌。梅州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天然的大氧吧。我们依托山水生态资源,长寿之乡品牌,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成功打造了雁南飞、雁鸣湖、桥溪古韵、平远天道、麓湖山、相思河、樱花谷等一批旅游休闲度假景区,成为绿色休闲度假精品,实现了果园变公园、林区变景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变休闲观光基地。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以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雁洋核心区内的叶剑英纪念园为龙头,牵引并加快推进周边的桥溪古韵、南福春秋、金柚公园、三乡村野公园等系列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促进雁洋全域旅游产业大发展格局,助推雁洋镇进入“国际慢城”行列,大大提高了梅州旅游的美誉度。
(三)打造文化品牌。我市客家文化资源丰富、名人名居众多。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目标,积极建设了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家公园等客家文化景区,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品牌,创作了大型舞台剧《客家意象》,策划推出了百侯古镇、松口古镇,侨乡村、泰安楼,李光耀祖居、张弼士故居等,和同属文化旅游产品范畴的红色旅游景区(点)组合,形成一批客家文化游、名人名居游、人杰地灵探秘游、客家人寻根游等经典线路,深受市场欢迎。
(四)打造乡村品牌。以打造旅游名镇名村为契机,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推动了叶剑英元帅故乡梅县雁洋镇六村联动和抗日名将谢晋元将军故乡、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试点村(镇)之一的蕉岭县三圳镇十村联动、大埔县大麻镇六村联动等,通过优化居住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休闲观光、特色美食、旅游购物、农产品经营等乡村旅游产业。其中,雁洋镇桥溪村入选“2013‘美丽中国’十佳旅游镇(村)”,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被认定为“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俗村”,成为我市旅游的新亮点。
四、加强设施配套,优化旅游环境。坚持景区提质升级、设施配套支撑、环境优化提升“三同步”,着力构建快捷通达红色旅游交通体系,提高服务接待水平,优化了宜居宜游环境。
(一)构建快捷通达的交通体系。围绕“对内全面畅通、对外快速联通”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抓好红色旅游交通规划建设。如梅县全面提升了通往叶剑英纪念园的S223线,大埔县通过改造通往三河坝等景区的公路,营造良好旅游交通环境,推动我市各红色旅游景区(点)实现了串珠成链。
(二)完善方便舒适的接待配套。重点推进了市、县两级游客服务中心,加快了接待酒店、特色农家乐等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红色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指示牌等配套设施,健全了通往红色旅游景区道路的旅游交通标识。目前,全市列入工商登记注册的住宿企业529家,三星以上标准建设酒店(含在建)共有79家,旅行社42家,形成了高中低档配套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
(三)营造优美和谐的宜游环境。通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和“绿满梅州”大行动,优化美化了全市旅游大环境。为提高红色旅游服务水平,先后举办了全市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导游员培训班;组织全市红色景区管理人员赴湖北孝感参加红色旅游培训;结合红色旅游推介活动,到江西赣州和福建龙岩、三明等地学习考察发展红色旅游经验;开展“行业大练兵”,组织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全市红色导游和讲解员技能大赛和“八个十佳”评选活动等。率先在全省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梅州市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梅州市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的意见》,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了安全和谐的软环境。
五、着力宣传营销,提升旅游形象。为打响梅州旅游红色品牌,提高“世界客都、叶帅故里”的旅游美誉度,我们坚持宣传先行,着力抓好营销推介。
(一)强化战略合作,搭建推介平台。在巩固与央视、广东卫视、凤凰卫视等高端媒体战略合作基础上,加强与中国旅游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等主流媒体合作,高密度刊登、播出梅州旅游宣传广告和红色旅游专题,强力造势。依托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平台,务实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共同做大梅州旅游“蛋糕”。
(二)强化市场营销,激活旅游市场。我们不断加强与红色旅游联盟各市的互动,加大对主要客源地的营销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重点实施一系列引客入梅“十个一”工程,抵达4国5大地区38个城市,开展了59场次旅游专题宣传推介活动,签订了42个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在印尼和马来西亚设立了3个旅游推广中心,实现了旅游推介从省内到省外、从境内到境外、从国内到国外齐头并进。
(三)强化活动造势,营造浓厚氛围。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政企联手”机制,成功举办了央视中秋晚会、山地车赛事等在全国有影响力、宣传效应明显的大型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柚花飘香旅游节、杨梅节、金柚节、慈橙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成功启动广州“百万人”游梅州、“我带大家游梅州”等系列活动;与市委宣传部开展“晒晒我美丽的家乡——梦里客家·美丽梅州”微摄影大赛和“微游梅州”微信有奖征文;市旅游局局长做客“人民网——梅州发布”微访谈推介梅州旅游等,有效地扩大了梅州作为“世界客都、叶帅故里”的知名度。
(四)强化智慧宣传,提升旅游名气。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有步骤实施智慧旅游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中央苏区红色旅游网、微博、微信等,持续宣传推介红色旅游。加强与中国联通合作,共建“旅游梅州”手机网上平台;与专业网站合作,创建运行新浪、腾讯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红色旅游资讯1000多条。目前,梅州旅游腾讯微博粉丝量达30万多人次,点击量400万次,梅州红色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为广东红色资源最富集的地级市,我市红色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各兄弟市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联席会议为新的起点,抢抓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机遇,进一步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加强红色资源规划开发,打造更多精品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发展,把红色旅游产业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 (责任编辑:张雪梅)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