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红色旅游工作总结

2014-12-26  本文来源于河源市旅游局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不但丰富且具有典型性,开发条件也十分优越,红色旅游发展具备较好的前景。
一、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情况
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不但丰富且具有典型性,开发条件也十分优越,红色旅游发展具备较好的前景。十年来,我市按照《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红色旅游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将“红色经典”打造成我市五大旅游品牌之一。目前,我市主要红色旅游资源有源城区烈士陵园、三角岭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东源县的阮啸仙故居、东江野战俱乐部,和平县的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苏区展览馆、孙中山入粤始祖地旅游区、“血田”纪念广场、革命烈士刘尔崧纪念馆和故居,连平县的九连山区临时工作委员会驻地旧址、塔岭烈士墓园、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队部旧址等,形成了河源烈士陵园—恐龙博物馆—上城古建筑群—太平街,龙川佗城—霍山—七峰山旅游度假村,九连山原始度假村—新河漂流—江西龙南小武当—内莞圣迹苍岩风景区—荼壶耳客家围屋等红色旅游路线,2004至2014十年来,我市红色旅游实现总收入1399.79万元,接待游客4789.28万人次,直接解决就业394人,带动间接就业3751人。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规划引领,科学指导。一是我局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城市休闲与旅游规划研究中心重新修编《河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5)》,并把红色旅游建设发展纳入总体规划。二是各县区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工作。紫金县委托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了《紫金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把开发苏区红色旅游列为近期六大重点项目之一,委托了河源市设计院编制了红色旅游的专项规划;龙川县根据省《2005-2020年广东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突出红色旅游板块,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政治、经济中的作用。
(二)开发和保护并重。为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委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采取积极措施,打造一批独具河源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一是通过下拨财政资金和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和保护的投入,前后修缮并开发了一批以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血田”纪念广场,和平县的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东源县阮啸仙故居,连平县塔岭烈士墓园,龙川县的五兴龙革命旧址为主的红色旅游景区;二是对全市革命史迹进行全面普查,把革命史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纳入“文化河源”建设体系。三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了红色旅游景区、改善了环境卫生、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河源旅游的品位;积极创新红色旅游项目,增加游客体验感的互动娱乐项目。  
(三)多渠道宣传促销,提升知名度。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网络、报纸等多种主流媒体,加大了对“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五大旅游品牌的宣传促销。二是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宣传推介我市红色旅游产品和资源。从2004年开始,我市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主题不同的客家文化旅游节,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国际展销会、旅游交易会、旅游展览会、推介会、境外促销等活动。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强化了与粤、闽、赣三省十市联系及广州、深圳、中山、湛江等地市的交流学习与合作,特别是与梅州、赣州、龙岩等市构建红色之旅联盟,产品互补,线路互联,实现红色旅游发展形态由“点状”向“带状”再向“网状”的转化,做大做强品牌和市场。四是编写我市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词,制作旅游画册,大力宣传红色旅游景点。通过形式多种的宣传促销活动,扩大河源“红色经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注入文化内涵,培育成旅游精品。一是积极申报“中央苏区县”,我市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认定为“粤、闽、赣原中央苏区县”;二是建成了33处河源市中共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其中,红色苏区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连和县人民政府旧址”、“中共九连工(地)委旧址”也被列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各院校组织学生,各级党政组织新履职领导到红色旅游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历史、感悟时代精神,以增强爱国主义情操、集体观念以及团结友爱精神等。红色旅游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大众化和常态化,实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激发了广大游客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三是阮啸仙烈士陵园及故居、紫金苏区遗址群、和平抗日淞沪英雄纪念碑、龙川南拔寮兵工厂被列为广东省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推出“紫金红色苏区之旅、缅怀革命先烈之旅、东纵抗日解放战争之旅”三条路线被列为广东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缺乏。目前,我市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主要靠的是政府投资,而我市是广东欠发达地区,市政府财政困难,旅游投入资金缺口比较大。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我市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零散,且保存完好的旧址较少。因此,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修缮维护、交通、信息化建设等配套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建设工作困难重重。
(三)人才缺乏。红色旅游点一般都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免费开放参观的,没有其他营业收入。但红色景区景点必须具备高素质的讲解员、管理营销员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游客。而因为红色景区服务人员收入低,吸引不了人才,就提高不了服务,就更少游客前往参观,形成恶性循环。
(四)区域旅游合作不够。各中央苏区县在信息沟通、产品推介、市场管理以及客源输送等方面合作还不够密切,没有将各市县红色旅游产品整合起来组成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宣传推介,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大。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区委政府要成立革命史迹保护和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建立相应制度,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把革命史迹修缮保护和开发工作列入为县区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之一。各级财政要加大红色旅游专项资金的投入,为红色旅游的规划设计、保护维护、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宣传推介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动企业和乡贤捐资捐助,吸纳社会资金投入。
(二)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旅游精品。一是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穿越河源的汕湛、广赣、汕昆、粤湘等4条高速公路;重点推进景区之间、景区与主要交通干线的连接公路建设。二是引入高科技,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系列产品,着力改变红色旅游景区单一的陈展及游览方式,使红色旅游更具魅力。将阮啸仙故居打造成审计教育基地、红色生态旅游景点,推动佗城景区和霍山旅游风景区创建4A景区;将红色旅游与客家文化游、观光生态游、健康养生游、农业生态游等相结合,培育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积极建设以紫金县红色文化旅游为主的“南部红色文化探秘与乡村休闲旅游板块”。
(三)强化景区管理。切实加强红色旅游的管理,从保护修缮、规划设计到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旅游、文化、规划、建设、国土、林业、交通、环保等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确保红色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检查各红色旅游景区的导游词是否有封建迷信、虚构社稷等不健康内容;讲解内容是否低俗化、庸俗化;导游词及解说词是否能准确把握历史事件;是否有损害国家利益、伤害民族感情的相关游览项目及游客参与性项目等问题。
(四)培养红色旅游专门人才。加强行业队伍建设,注重提升景点的服务管理和人才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员工开展职业道德培训、管理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岗前培训、服务礼仪培训、服务技能培训等,实现员工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各中央苏区县及各地市的优势旅游资源,推出几条适合旅游者需求、特色各异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井冈山—赣州、厦门—赣州、三明—龙岩—梅州—河源—赣州等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各地市旅游企业加大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旅游宣传力度,共同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树立区域旅游形象;举行各类旅游推介会和旅游踩线活动,互推旅游资源和产品,建立长期的游客输送合作关系。
(责任编辑:张雪梅)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