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国家旅游局、全国红办的悉心指导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围绕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赣粤闽湘四省区域性旅游中心战略目标,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旅游产
一年来,在国家旅游局、全国红办的悉心指导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围绕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赣粤闽湘四省区域性旅游中心战略目标,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旅游产业发展与传播革命历史文化相结合,积极打造以瑞金为核心的红色故都旅游产业集群,精心设计红色经典体验之旅、共和国摇篮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2014年1-10月全市接待红色旅游人数1052.6万人次,同比增长30.4%;红色旅游收入80.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7%,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一)规划引领,高位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赣南苏区“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政策机遇,加紧编制完善各项旅游规划。今年5月,专家评审通过了《赣州市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各县(市)注重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存,用高标准的规划指导旅游产业发展。瑞金市委托北京巅峰智业规划设计院编制《瑞金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核心景区景观设计》和《共和国摇篮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等一系列旅游规划;兴国县聘请了专业团队编制了《江西省兴国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整改提升规划与设计方案》、《官田中央兵工厂纪念园概念性规划》和《兴国县革命旧址旧居保护性修建总体规划》等红色旅游景区规划;宁都县启动《翠微峰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翠微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翠微峰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工作;于都县完成《罗霄山脉(于都)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各乡镇范围内相关旅游产业项目的提报工作;安远、信丰等县在当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将本县红色旅游发展项目纳入了规划中重要的位置。通过规划引导我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有序开发,并在更高层面上谋划赣南苏区旅游产业振兴发展的蓝图。
(二)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红色旅游项目建设。
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对接国家、省振兴发展赣南苏区相关政策,实施重点旅游项目带动战略,积极编报旅游重点项目向上争资争项和对外招商引资双驱动。今年,向上争取中央扶持红色旅游发展资金4000多万元。瑞金以创5A为总抓手稳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目前,共和国摇篮景区创5A各项创建工作已进入全面扫尾阶段,正准备迎接国家检查组的验收,瑞金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顺利推进,已完成主体工程;兴国全面推进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将军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长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创建4A乡村旅游点项目建设;投资近亿元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已正式开馆,现正启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前期工作;石城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启动烈士纪念园建设,加强对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基础设施提升、完善,于今年4月被列为全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省第四批重点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于都县长征体验园项目已完成项目650亩土地征收,并与新加坡外商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寻乌县完成了寻乌调查旧址(含红四军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旧址)、圳下战斗旧址(恭安围)、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旧址(角背围拢屋)、中共寻乌县委旧址维修方案的编制和维修工程立项申报。兴国、宁都等县加强旅游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交通条件。
(三)创新宣传,拓展客源打响红色旅游品牌。
今年紧紧把握“智慧旅游年”发展契机,积极创新旅游市场宣传推广方式,拓展市场,进一步打响以瑞金为核心的赣州“红色故都”旅游品牌。针对国内主客源市场及入境市场,组织瑞金、石城、于都等县(市)重点旅游景区及旅行社参加了2014“江西风景独好”(北京、上海、西安)旅游特卖会;组织上犹、安远、瑞金、石城等县(市)赴澳门、香港等地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生态家园为主题的旅游推介及风光图片展等系列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结合共和国摇篮景区创5A,举办了“全国网络媒体走进共和国摇篮——瑞金”以及开展大型红色音乐歌舞剧走进校园等活动;以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契机,于都县开展了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于都县委、县政府拍摄了《红军渡 长征源》红色主题歌曲,邀请传媒公司拍摄了《我的于都之旅》红色旅游微电影;石城县举办了“龙舟竞渡庆盛世,平安幸福新石城”端午龙舟赛、“石城首届户外运动节暨赣州市首届自驾游节”、“世界旅游小姐赣州赛区选拔赛暨石城第三届‘莲乡靓妹’评选大赛”等大型活动,制作了《红色石城 苏区重镇》专题宣传片,编撰了《国家银行秘密金库》、《难忘石城》等反映石城苏区历史题材书籍;宁都县邀请佛山市南海区文联、南海区书协和“美丽中国秀美江西”江西美术家一行赴宁都开展采风创作;上犹县开展了“相约红枫叶,相聚陡水湖”第三届陡水湖赏枫节系列活动。此外,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传播效应,开展旅游“微”营销宣传,打造全媒体宣传阵营,唱响赣州红色旅游品牌。通过赣州市级、县级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旅游官方网等全方位、多形式分阶段推介赣州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图文并茂的红色旅游资源及产品、节庆活动等,并构建旅游微信群和五级微博矩阵,进一步扩大品牌宣传影响力,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在央视、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户外高炮、香港地铁灯箱、香港(台湾)巴士车身等各大媒介投放赣州旅游形象宣传广告。为进一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与梅州、韶关、吉安等地市强强联合,互推资源、互串线路,深化区域旅游协作与交流。
(四)资源整合,加快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融合发展。
赣州不仅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也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客家摇篮、八景文化的发祥地——江南宋城、自然风光峻伟灵秀的天然大氧吧——东江源头,围绕“打造综合型、复合性旅游产品”,以红色旅游为引领,把发展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客家文化旅游相融合,以“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资源优势转型升级成经济优势。立足红色文化,打造瑞金《八子参军》大型音乐报告剧、《红都情》歌舞晚会、《杜鹃花开》大型山歌剧、《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历史情景再现表演、红色故事会、于都“七彩屏山记忆”大型歌舞晚会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歌舞剧目;充分挖掘产业优势,造红色之路,将历史文化、苏区文化、长征文化、生态文化及客家风情和特色旅游等有机结合,精心培育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乡村风情游等产品。
(责任编辑:张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