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苏红时评 >

院士名单“泄密”不能不了了之

2011-12-10  本文来源于新京报    作者:冰启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据报道,12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出炉”,54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报道,12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出炉”,54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然而,在1个月前,已经有网友公布33位新院士的名单,其中32位“命中”,因此工程院新院士名单可能提前“泄密”。

  对此,工程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务院还没有批复以前,工程院是不会提前公布或者通知院士的,网络上的名单可能是通过院士本人了解到的。网络上的这份33人名单和最终的54人名单相比,显然是不完全名单,说明“是非正式的途径获得,不符合规定”。

  工程院已经表态这“不符合规定”,那么,就应该依据相关规定,追查违规的责任。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评审过程中发表的意见及讨论情况,对外必须严格保密。院士名单被提前“公布”,表明院士评审中的表决情况,可能涉嫌泄密。

  按常理推测,院士名单如果泄密,不外乎两种可能。首先,或许是院士或工作人员违反保密守则,在最后关头,提前向当选候选人发布喜讯;其次,是院士在讨论、评价、表决投票人时,并不全部独立,受到过外界干扰。网友公布的名单,是不是属于其中一种情况,当由有关机构介入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在2009年中科院新增院士中,也发生过同样的事件,当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要求中科院调查泄密事件,并评估院士增补的公正性。然而,最终却不了了之,这也被一些人解读为是对违规行为的纵容。

  为此,期待工程院在表态之后,有进一步的作为,而不能也任由这一“泄密”事件不了了之。我国中科院和工程院一直强调,院士是最高学术声誉,要有最高的学术道德要求,可是,如果在院士评审中,连底线的规则都无法遵守的话,将对院士评选制度的公信产生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陈洲杰)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