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抗战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为了颂扬海外中华儿女对祖国抗战的贡献,我认识不久的一位新朋友,介绍我去采访抗战时期著名的华侨女记者黄薇。初夏的一天,我叩开了黄薇女士的家门,得以了解这位一度名声显赫的女记者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片断。
曾作为新加坡《星洲日报》特派记者亲临徐州前线,以百余篇实况报道唤起广大侨胞的抗日热情;曾在菲律宾负责编辑抗日地下报纸《华侨导报》;还被提任过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第一任总编辑。这位新闻界老前辈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则源于少年时代对包办婚姻的反抗。
黄薇出生在福建龙岩,虽是书香世家却也难脱封建陋俗,四五岁时便被许给了当时省议长郑丰稔的二公子。说起来,这位郑议长也算是位开明和善的长者,虽然身居高位,却主动和刚上高小的黄薇通信,还把她信中的错别字一一改正后寄还。高小毕业,黄薇要去厦门的集美学校继续读书,他不但不反对,还表示要给予资助。说起这一点,她至今还心存感激之情。
在集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黄薇求知欲旺盛,学习之余看了许多书报,开始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她活泼好动,又是学生会委员,学校里的各项活动自然少不了她,而且往往还是主角。同在集美学校读书的郑二公子对此颇不以为然,由于两人从未说过话,他便写信给父亲告状,说她在学校抛头露面,唱歌跳舞还演戏,简直不像个女孩子。郑议长已经从黄薇的信中觉察出了她思想上的变化,看了儿子的信更加担心这个聪颖大方的女孩子将会“飞”走。为了能拴住她,写信要她回家乡完婚,并许诺婚后仍可以继续上学。
不过十四五岁,哪能就让婚姻羁绊束缚了自己呢?她明确地表示:自己短时间内不可能回去结婚,中学毕业还要上大学,尽管很感谢郑议长多年来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封建的包办婚姻是不合理的,希望能够解除婚约。
(责任编辑:邹玉玲)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1-03
- 红色娘子军战士王运梅去世
- 11-25
- 给自己的心灵鸡汤
- 10-10
- 武铁沿线“涂鸦墙”
- 10-09
- 前中国第一女保镖——边梅
- 10-09
- 台湾研发“朱雀”隐身无人战机
- 09-24
- 打啥样的“大老虎”才算兑现承诺
- 09-24
- 慈善捐赠连降:是危机更是契机
- 09-24
- 娱乐圈的八大美女“共产党员”
- 09-24
- 中美比拼高空无人侦察机:翔龙
- 09-23
- 不要给白衣天使被亵渎的机会